經歷40余年發展,中小企業不斷發展壯大。迄今我國的市場主體達到1.5億戶,其中中小企業超過4000萬家,個體工商戶突破1億戶,中小企業和小微企業的數量占市場主體超過90%。
“我國中小企業有靈氣、有活力,善于迎難而上、自強不息。”“中小企業能辦大事。”中小企業的發展,對國民經濟的提升和擴容具有重大意義,能為中國經濟長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。
中國正全面進入高質量發展時代,中小企業面臨重大戰略轉型:
● 過去多年來,主要依靠資源要素投入、依賴成本優勢、規模擴張的粗放式發展模式難以為繼,必須上升到一個新的戰略通道,盡快解決當前小而不精、多而不強、缺少核心技術和品牌優勢的系統性問題,聚焦專業化、精細化、特色化、新穎化的戰略定位。
● 在專業化上給力,在精細化上用力,在特色化上努力,在新穎化上發力。
● 強化產業鏈薄弱環節,推動信息化、智能化、網絡化等新一代科學技術與企業融合發展,加強數字化和智能化改造,促進中小企業與大企業之間的專業分工與融通,不斷補鏈延鏈強鏈,進而提升在全球生產網絡中的地位,力爭成為行業的隱形冠軍。這已成為我國中小企業的時代主題。
堅持專注的長期發展路徑
專注是心理學命題、管理學命題,也是哲學命題。隱形冠軍的“隱形”,就是“不顯山”“不露水”,隱在專注而不是分散,隱在堅持而不是放棄,隱在長久而不是短暫,隱在內斂而不是外顯。
中小企業只有堅持長期主義的發展路徑,才能成為“小巨人”企業,邁向單項冠軍和隱形冠軍之巔。
專注某一個細分市場,堅持專業化發展道路。
許多中小企業在早期創業階段,無序發展特點明顯,從事多個行業,鋪攤子,廣涉面,賺快錢,往往采取多元化擴張。
近年來,中國一些企業在經歷一輪又一輪無邊界擴張而遭遇重重困頓之后,開始倡導回歸主業、回歸專業化、回歸初心。
“戰略戰略,只有略了,才會有戰略集中度,才會聚焦,才有競爭力。”
從中國企業的實踐來看,即使是大企業進行漫無邊際的多元化擴張,也難免帶來災難性的后果,走專業化道路是中小企業的必然選擇。
為此,中小企業領導者需要調整心態,培育實業精神。凝神聚氣,咬定青山,聚焦一個行業,專注一個產品,執著一種市場,做好一項服務,“把一米寬的市場做到百米深。”“不爭 500強,但活 500年。”小而長久、穩而健康才是企業王道。
專注品質的持久改善,堅持精細化發展道路。
品質是產品和品牌的生命線,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構成要素之一。
提高質量首先在于提高人的質量,質量的本質是提高人品。產品如人品,產品的內涵蘊含著企業的管理水平、團隊風貌和企業家的文化素養。人品主要體現在工匠精神上。
所謂工匠精神,就是精于工、匠于心、品于行——精心行精神,就是用心去做的行為風范,就是高度負責、執著專注、精益求精、一絲不茍、追求卓越的工作態度和意志品質。專注品質的持久改善,需要以工匠精神做到“日事日畢,日清日高”。
專注技術的持續創新,堅持走新穎化發展道路。
企業的生命力來自創新,企業的持續發展靠的是“茍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”的創新精神。
● 中小企業需要聚焦新產業、新產品、新技術、新商業模式的綜合開發,重點邁向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領域,加大對基礎零部件、基礎電子元器件、基礎軟件、基礎材料、基礎工藝、高端儀器設備、集成電路等核心技術的攻關和應用;
● 以創新驅動為牽引,走特色化和差異化的發展之路;
● 根治循規蹈矩、求穩趨同的心理特性,敢于嘗試錯誤,做好底層自主創新;
● 尤其是要克服心理的“鈍化現象”,打破思維惰性,突破思維定勢,提高心理順應力,做到與時俱進。
鍛造中國式隱形冠軍
中國經濟發展需要更多的世界500強企業,也需要更多的分布在各個行業、各個領域的隱形冠軍和單項冠軍,這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歷史必然和內在邏輯。
隱形冠軍概念產生于德國,“以‘工匠精神’著稱的德國制造,在全球市場有口皆碑,數不勝數的中小企業隱形冠軍成績斐然”。中國企業要借鑒德國隱形冠軍企業的理念和實操方法。
然而,中國企業走什么道路,選擇何種發展模式,需要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。中國的人口數量、市場規模、經濟基礎、發展階段、經濟體制等國情要素與外國企業有很大差異,走中國式隱形冠軍之路是中國中小企業的最佳戰略選擇。
那么,中外隱形冠軍企業有何差異呢?
● 市場規模和行業分布方面。隱形冠軍之父赫爾曼·西蒙認為,隱形冠軍企業的市場規模必須排在全球前三位、本大洲第一位。但是,中國的經濟規模總量,與整個歐洲相差無幾。
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,中國市場舉足輕重,充滿著機遇和活力。因此,可以確立一個新標準:只要是在中國市場規模做到第一,就可以稱為“隱形冠軍”。
而且,中國的隱形冠軍企業涉及面更寬、行業更廣泛。
以德國為代表的歐洲國家隱形冠軍企業,主要分布在制造業,而中國的新經濟和數字經濟走在世界前列,中國的隱形冠軍企業,將來一定會在數字經濟和服務業領域異軍突起,發展到一定程度后,還可能去掉“冠軍”前的“隱形”二字。
● 競爭潛力方面。中國隱形冠軍企業在盈利能力、資本運作和技術研發上更具競爭力。
中國隱形冠軍企業可以充分開發國內和國際兩類市場,合理利用政府和市場兩種資源,讓“兩只手”的統籌和協調優勢獲得充分發揮。
目前,我國各級政府為了推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發展,在基礎研發、成果轉化、產品配套、技改升級、場景開放、專利布局、資金融通、人才引進、空間規劃以及品牌塑造等方面,不斷加大培育和支持力度,改善營商環境,營造良好的創新土壤。
在這樣的環境下,中國的隱形冠軍企業必然會大大縮短成長的時間周期。
從長遠來看,中國的隱形冠軍企業也將更長壽。
盡管當今西方國家企業的平均壽命長于中國企業,但也要看到,西方國家已經經歷幾百年市場經濟,因此企業能有幾百年歷史。
中國的市場發育較晚,企業成長時間很短。再過30年、50年甚至100年,中國企業的生命力將充分展現。
中國已經建成世界門類最齊全的工業體系,成為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41個大類、191個中類、525個小類的國家,在世界500多種主要工業產品中,中國有超過220種工業產品的產量居全球第一。
中國制造業體量連續11年居全球首位,占全球制造業比重的近三成。中國在各個領域數不勝數的世界第一接踵而至,吸引了全球目光。中國的中小企業由“小巨人”到“隱形冠軍”,再到“獨角獸”的演變,也是一種發展趨勢。
全球化布局方面。
赫爾曼·西蒙認為,走全球化之路是隱形冠軍企業的必備條件。不可否認,中國的中小企業也需要走向全球化。在“走出去”過程中,可以充分利用發展時間差、產業迭代差、人力成本差,發揮比較優勢,提高市場全球化率。
但是,中國的中小企業走隱形冠軍之路,必先立足于國內市場,深耕國內市場,以內循環為主體,以內循環帶動外循環,逐步拓展國際市場空間。
與外國企業相比較,走全球化之路是中國中小企業成為隱形冠軍的重要條件,但不是必備條件。中國巨大的、潛在的和不可估量的內需市場,將成為孕育隱形冠軍的豐厚沃土。
文化精神和管理模式方面。
中國隱形冠軍企業更具有文化精神的底蘊。
● 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最悠久的偉大文明,中國企業的管理模式,更注重人文性、情感性、倫理性和公平性;
● 更注重激發“萬眾一心,同舟共濟”的團結精神和集體的力量;
● 更注重強化“自強不息,奮斗不止”的奮發精神;
● 更注重員工的內心感受、人性化關懷和人力資本管理;
● 更注重企業的思想建設、組織建設、團隊建設和心理建設,這些都是推動中國企業能夠持續發展的永不枯竭的源泉和磅礴動力。
(來源: 企業管理雜志 作者:資深戰略管理專家與心理學學者、隱形冠軍研究專家 劉紅松)
【本站聲明】
1、本網站發布的該篇文章,主要解讀科技咨詢知識及傳遞、交流政策獎補信息,以便您學習或了解政策知識,請不要用于其它用途;
2、該篇文章中所涉及的商標、標識的商品/服務并非來源于本網站,更非本網站提供,與本網站無關,系他人的商品或服務,本網站對于該類商標、標識不擁有任何權利;
3、本網站不對該篇文章中所涉及的商標、標識的商品/服務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或擔保;
4、本網站不對文章中所涉及的內容真實性、準確性、可靠性負責,僅系客觀性描述,如您需要了解該項目詳細的資訊,請您直接與在線客服聯系。